NevExpo文学工坊>网游小说>摸宝 > 第二十五章 人面陶罐
    沈文信的脑中一阵胡思乱想,突然被一个中气十足的笑声惊醒,不远处的岸边一个老者在那垂钓,似乎有了收获。

    “哈哈,运气不错。”只见老者把一条野生的河边鱼放到了鱼篓内,盖上了盖子,熟练地挂了一条还活着的蚯蚓,野生的鱼都比较聪明,不吃死的蚯蚓,这也说明老者的钓鱼技术不错,可是使用的鱼竿并不高档,只是单纯的竹竿而已。

    老者的经济状况也许不是很好,钓鱼是为了生计,而不是和现在的钓鱼爱好者一样,是排解压力、舒缓情绪的一种方法。

    看年纪老者大约有六十好几,却身体强健、精力旺盛,沈文信认为这位老者应该是经常做农活的。

    闲余时间则一大早来钓鱼到集市上贩卖,文管所周围有几个村落,显然老者是当地的村民。

    钓鱼这件新鲜事,在城市里面很难亲眼看到有鱼上钩的情景,沈文信也不例外,本想去询问下有关垂钓技巧的,视线从鱼儿转移到鱼篓的时候,沈文信心神为之一振。

    立刻走了老人的身边坐了下来,为了不吓走鱼儿,沈文信的声音压低了些,说道:“老人家,看你的收获不错,钓鱼的技巧很高超啊,实在让晚辈艳羡。”

    “小伙子,听你的口音不是本地人,是哪来的啊?钓鱼要有好收获,不二法门就是‘耐心’二字。”老人的语气中透露出了看尽世态炎凉的表情,他这个年纪了,对许多事情都十分看得开,不追名、不逐利,逍遥自在,偶尔钓鱼、种田,享受天伦之乐,比许多所谓的权贵者幸福多了。

    沈文信咀嚼地这句话,单单耐心二字,要做得到,在他这个年纪还是很难的,姜太公用直钩钓鱼,钓了大半辈子才等到周文王,成为一代贤相,功成名就,这就是耐心。

    如果半途而废的话,也没周文王的委以重任了。

    而沈文信在听老人家述说之际,乘其不备,偷偷地摸了一把“鱼篓”,这个东西,简单的说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编制的鱼篓,而是陶罐,形状极为怪异,令沈文信惊奇的是盖子,以人面的造型,在老人家掀开放鱼的时候,他以那个角度观看,人面居然冲着他笑。

    在古代人面的造型多用于祭祀的器物之上,而这个造型有点类似于青铜盉,人面的理念也是先秦的青铜器常见的造型,比如商代后期的人面青铜鼎,出土于湘南宁乡黄材,藏于湘南博物馆。

    这个特点的陶罐,会是老物件?沈文信单单这么惊鸿一瞥,着实拿不准,只好借故攀谈的时候,悄然摸了一把,果然一个宝箱徒然出现,仔细观看质地和浮雕,沈文信发现这是一个六品黑铁质地,鹭鸶浮雕宝箱。

    “六品的漏!难道是汉代百越民族一支生产的陶罐?”沈文信努力回忆商思县出土的民俗器物,发现有过类似的,应该是当地特色的文物,毕竟百越民族在秦代的时候,接受了中原地区的许多技术,包括了烧制陶器,从器形上看应该是参照了青铜器,但是工艺水准显然没中原地区的好,所以胎质不佳。

    摸准了是老物,沈文信一番推断,再加上本身在商思文管所工作了一年,对这里的民俗文物了解不少,因此大致确定了年限和来历。

    而这类的陶罐,历史价值颇高,属于祭祀用具,而不是食用器,所以单单以这一点来说,达到六品的程度是可以理解的。

    品级的评定参考的综合价值,这一点沈文信从前面几个老物中得到了一些佐证。

    在汉代的陶罐中,绿釉陶罐,并且是脱釉的市场上比较低迷,真品的价值达到2500左右,连上万都没达到。

    主要是这种陶罐市场上很多,并且文物价值不高,因此呈现出不符合历史的价位,在一般人的影响中,跨越了这么多年的汉代绿釉陶罐怎么会价格这么低呢?

    其实评价一个文物的价值,要考虑各方面的,属于综合价值。